怎样获得名声-中国式关系

1,746次阅读
一条评论

一般来说,一个人的名声总是与一个人的品行、能力、成就有关,是人们对一个人的认识与评价。

名声具有趋同性,即所谓的众口一词、众口铄金、众目昭彰、众口交赞,是一种大家公认的东西;名声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,人们对一个人的认识和评价一旦形成共识,如果不是出现跟原来的名声完全背道而驰的情况,便不会轻易改变;名声还具有很强的传播性,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,总是免不了说别人和被别人说,因为跟一个人交往,总得要想办法先了解他、评估他;最后,名声有大小、好坏之分,坏名声是每个人避之唯恐不及的,因为它是一种负资产.

会让这个人被同类远离与唾弃。好的名声则让人趋之若鹜,因为好的名声一旦形成,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内,只要它与人如影随形,就可以成为这个人调配使用的重要资源,具有被用来交换其他资源的功能。所以,像权力、财富一样,好名声是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,成为很多人生活的目的与手段。

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听 好话的原因。说一个人的好话就是在替这个人宣扬和传播他的好名声,类似于给他发奖金,能不让他欢眉喜眼、欢乐开怀吗?所以,会说甜言蜜语的人,总是人际关系很好的人,总是讨人喜欢、被人称道。唯一要注意的是要心存善念、态度真诚,不要溜须拍马、笑里藏刀,否则,就会落下口是心非、口蜜腹剑的坏名声,真有了这种名声,别人就会想方设法提防着你。

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名声的两种评价标准。

知名度就是被知晓程度。一方面,一个人被社会、公众、行业、社群知晓的程度越高,名声越稳定;另外一方面,社会、公众、行业、社群更容易轻信知名度高的人,让其形成声望。

美誉度更多的则是社会、公众、行业、社群对一个人品德与行为能力的心理认同与嘉许,表达的是一种愿向他看齐,愿与之亲近的情感诉求,正因为如此,具有美誉度的人便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。

名声具有叠加效应和增值功能。人们具有从众心理,总是习惯性地按照其他人的共同认识来给你定位,一个被多数人认可、推崇、敬仰、膜拜的人,更容易被其他人认可、推崇、敬仰、膜拜。如果最先表达认可、推崇、敬仰、膜拜的人本身层次就很高,名声也很大,情况更是如此,那会很快成为一种集体意识或集体无意识。剩下的人,如果不跟着那样做,将被认为不合群、落伍,将被视为另类。不合群的风险是很大的,很容易成为别人的攻击目标;落伍意味着有被社会淘汰、抛弃的潜在风险;另类则是主流之外的一种小众形态,容易曲高和寡,其实也算是一种名声,只不过要维系和增

加这种名声需要付出更多、更高的成本。

名声不仅能够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和成就感,还能带来很实际的利益,因为你是一个为社会、公众、行业、社群熟悉、认可、推崇、敬仰、膜拜的人,别人便很容易给你礼遇、提供方便。同时,你的形象、意见、推荐、捧场,同样会给有求于你的人带来影响和好处。这不是名声的转移,而是名声的互相作用和良性循环。俗话说“花花轿子人抬人”,讲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。现代社会是各种资源互换频繁的社会,一个人无论是在物质生活还是在精神生活的层面,都需要互相帮助。我帮你,要么你以前帮过我,要么我指望以后你帮我。你帮我,要么我以前帮过你,要么你指望以后我帮你。人们或多或少都是客观上为别人,主观上为自己的。这种情况用到名声上,再通俗化或庸俗化一下,其实就是大家要互相搭台、互相吹捧、互相恭维。

现在我们该谈谈怎样获得名声了。

说起来很简单,一是靠自己,二是靠别人。

先说靠自己。一般来说,名声都是靠自己挣来的,尤其是最开始的名声。我们说成名成家,是说从小立志,按照名和家的要求,发愤图强,不懈努力,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。用武侠成名过程来说,得先练好功夫才能闯荡江湖、打出名头。用梨园成名过程来说,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,也是必须先练好内功,再找机会一炮而红成为台柱子、一代名伶。

有了名声更要靠自己。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是一种小农意识的表现,早就落后过时了,自己的成就你不说别人怎么会知道?那还不是锦衣夜行?社会上的人容易先人为主,自己首先说,就是先发制人、先下手为强、先声夺人,这是一种先发效应,自己给自己先下定义,别人跟在后面人云亦云就可以了。但自己说有自己说的技巧,直统统地吹嘘,很可能给别人留下自鸣得意、自命不凡、自我表现、自我炫耀、自吹自擂的印象,那可是一种不好的名声。直接夸自己如何如何,别人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,会暗自考量你说的话有没有水分。与其这样,不如宣扬自己已经做了一些什么事,因为这是业绩,相对来说有据可查。再上一个层次,与其吹自己多有本事,不如让人家知道自己都拥有什么样的资源,特别是人脉资源。因为你做的事可能跟别人没有关系,但别人一般会很留意你都拥有一些什么样的社会关系,以及考虑自己是否具有通过你攀上这种社会关系的可能性。在形式上,与其自夸,不如他夸(即通过巧妙地转述别人对自己的赞赏,以树立自己的形象,最好的效果是夸完自己后再适度地谦虚一下)。

在公共场所露面,保持一定的媒体曝光率是传播、扩大名声的一种最直接的办法。以演艺圈为例,艺人的名声主要不是靠演技,而是靠经纪公司的炒作,这是一个自摆排场、自造声势的问题谁策划得好,谁当红,谁将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,直到更红。这是一种良性循环。

如果名声再大点,就可以摆谱了。关于怎样摆谱余不讳先生有一部洋洋三十二万字的著作,书名就叫《摆谱》,读起来真是让人兴味盎然。相对于二线明星的炒作,那些已经取得稳定地位的一线明星,往往会反其道而行之,就是采用饥饿式营销,让别人惦记着你,轻易不出手,一出手就得把人雷了、震了,成为人们长久挂在嘴上的八卦新闻乃至所谓的文化事件。

余不讳先生说:“作为一种资产,名声并非由个人完全独占,而是个人和公众共同拥有、具有与财富等其他资产不同的属性与生长规律。妥善地管理名声,通过恰当的摆谱使之保值、增值,成为知名人士的一项重要任务。除了广告式的正面炫耀之外,‘拒绝’,‘要条件’‘神秘主义’等方式的逆向宣传也不可缺少。”

归根结底,一个人要维系和扩大名声,还是得看他的言论和行动是否一致,借用鲁迅先生的句式来说,炒作有术也有效,然而有限,所以,以此成大事者,古今未有。

名声有时候具有和尊严、荣誉类似的意思,看得重一点无可厚非。但一个人过分看重名声,往往容易为了口碑而牺牲真性情,其实是在为别人而活,在这种情况下,名声不再是名声,而很可能成为一种累赘。

怎样获得名声 - 中国式关系

正文完
 0
飞翔的mouse
版权声明:本站原创文章,由 飞翔的mouse 于2015-09-19发表,共计2571字。
转载说明: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-4.0协议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评论(一条评论)
威客兼职 评论达人 LV.1
2016-07-14 11:41:23 回复

名声很重要

 Windows  Chrome  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电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