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与民
王文元先生写过一本书,题目叫《权力潜规则》,里面有一段话很有意思,说道德是政治的润滑剂。将其涂抹在各个关节处,政治就能顺畅地运行。没有它政治就涩滞难行。
王文元先生特意指出,这里的道德不是指帝王的“宽厚”,当然更不是指老百姓的“顺从”。现代政治中的道德指的是遵从契约与遵从共识,它不以一部分人的意志为转移,代表公意。何为公意?按照字面理解,就是公众意志,也可以说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。
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,各个利益集团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矛盾。比如说干部和群众,或简言之的官与民,在利益上就有很大的差别。所谓的契约关系的主体,应该就是他们。
谁要是不承认这一点,或者否认官与民之间的博弈关系,他要么就是睁眼瞎,要么就是伪君子。有矛盾不可怕,矛盾可以统一;有利益也不可怕,利益可以达成共识。和谐社会当然不是指官官相护,也当然不是指愚民们满足于打点小麻将而且绝不斗嘴吵架。
那么,和谐社会到底指的是什么呢?按照我的理解,就是指事事有规矩,处处讲公道。
很久以前,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就教导我们,要“为人民服务”,为什么呢?就是因为那时有些党员和干部没有为人民服务。社会发展到现在,我相信,大多数党员和干部都在为人民服务,然而有多少党员和干部在争着为人民币服务,我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,但贪污腐化在不少党员和干部的身上发生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
我斗胆说一句,这应该是干群关系紧张,官失信于民的一个主要原因。
我再斗胆说一句,现在的民对官真是爱恨交加。爱是对官所拥有的权力的膜拜,恨是对自己或亲戚没有一官半职的莫大遗憾。
据说现代中国社会是没有道德的,如果这种说法成立,起码应该有两层意思,第一,无论官也好民也好,其实都不十分清楚他们 之间是否存在契约关系或契约关系的具体内容;第二,社会原本是有公意(或公德)的,但社会成员大都认为那不过是纸上谈兵,没有谁傻到要把它当真。而这恰恰是社会的可怕可悲可怜之处,不是没有是非黑白,而是似是而非、黑白混淆,这样的话语环境只会让伪君子和真小人茁壮成长。
王文元先生认为中国历史上很少有“德政”的黄金期,原因之一是因为没有宗教的制约。因为没有高于人的力量的制约。人就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。对此我却不敢苟同,因为如果把希望寄托在神身上,我们将只能得到精神安慰而得不到实际的救赎。
是的,人无敬畏之心,必定胆大妄为。与其让“无神论”者敬神,不如让心怀鬼胎者怕光。
那么,光又是什么?
光是使缔约方遵从契约与共识的强制力,是法制的力量。
问题仅仅在于这种力量由谁来掌握与行使。
很简单,谁最想政冶能够顺畅地运行,就由谁来掌握与行使好了。当然,前提是他必须是强者,现在的和未来的。
我的说法你同意吗?
不同意的请举手。